真正追寻的
一天,看网上说《老子》有多个版本,内容都不尽相同,特别是郭店版老子,颠覆了以前的一些看法,学界就争论各种真伪。
都说历史真真假假,任人装扮,一些书籍在流通过程中被有意无意的增减太正常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关注历史的真假?比如你正在看老子,如果知道你看的这个版本是被修改过的,但却是通行版本,那你还看不看?
我想,追逐历史的真相是历史学家的事,对于多数人来说,重要的是当下如何。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历史上的“观点”,古今中外各种经典见解,皆可参考。这些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而人类正是因为能继承前人的智慧,才有如今的成就。 如果一味去追寻某个人的真迹,反而会错失很多前人的智慧。这跟物理学、数学不一样,那些学科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这里讨论的是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个世界,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哲学的,文化的,形而上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是说创始人的观点更正确,后人的观点就是错的,不然站在巨人肩膀上这句话从何说起? 中国有种观点,或者说一种潜意识,总认为以前的更好,不管是人或事,反正以前的好,越早的越好。体现在武侠小说里,就是老祖功夫最厉害,然后慢慢失传,越后面的越弱。人类的创新去哪了?说好的站在前人肩膀上呢? 还有,每个时代都有人都认为他处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然后向往以前的时代。崩多了才知道,这只是正常的社会变迁而已。一套规则就像是一个框架套在缓慢变动的社会身上,也许它在这个时代能框得住,但随着社会变形的加大,框架被拉扯,直到一个境界点,这套规则终于承受不住而崩塌破碎。那么在新的合适的规则还没出现的时候,人们就会怀念从前,但其实正是那个规则破碎才导致了目前的状况,就算重建那个规则又有什么用呢?须知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息。倒是每个时代里,那些规划了符合时代规则的人是厉害的,他们善于总结前人智慧,又能转化成当前时代之所需,真是令人敬佩。虽然其中的最优解不一定被历史所选择,这是需要机遇的。
回到本篇的标题,我有一个疑问,对于当下这个世界,我们怎么去面对它?前人的智慧就像工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运用这些工具,甚至自己发明工具,来分析它,理解它,参与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