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23的博文

问心(十四)理性与心性

何谓人类心智的最高体现?对西方人来说是理性,对传统中国人而言则是心性。为何有这种区别?因为西方哲学的关注对象是世界的本源,而中国哲学关注的始终是人。 人性之复杂在于其多面性,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情感的一面,有无穷的欲望,也有虔诚的信仰,有丰富的想象,也有一闪即逝的灵感。人们一般将其统称为理性和感性,但这是西方的划分,传统中国人说的是心性。心性不等同于感性。 理性的最高成果是数学,心性的最高成果或是禅学。禅是修心的法门,心性之最高叫本心。本心蒙尘,故不可见,于是有人提出要擦拭浮尘,这其实还是未懂本心。问题不在于擦拭,而是要从更高的角度来领会本心,本心不是擦拭出来的,是悟出来的,这叫本心自悟。这和自我意识的诞生很像。 自我意识的诞生意味着什么?自然界中的动物也知道各种生存技巧,但对于人来说,自我意识意味着一种领悟能力,即“我知道'我知道'”。我们不仅知道各种生存技巧,还领悟到“我们知道各种生存技巧”这件事,犹如一群人原本生活在二维平面的世界里,突然有人站了起来,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 人们常说人性中有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这并不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内涵就是理性和感性,而应该说自我意识领会了理性和感性。类似的,情感、欲望、灵感、直觉,这些都和心性有关,但不能说这些就是心性。 从级别的角度来看理性和心性。我们知道同一个结构可以表达多个级别的信息,比如一幅抽象画可以看成是一块涂抹着颜料的木板、也可以从中领会到画家的内心世界。人体同样能表达多个级别的信息,而理性和心性正是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级别的领会。比如我们被人打了一拳,大脑接收到了这个信息,于是产生了喜怒哀乐的情绪,这是从低级别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信息,然后我们运用理性,分析风险利弊来决定我们应该做何反应,这是从高级别的角度来理解信息,再然后我们对这件事有所感悟,冥冥中似有真意,这是运用心性从更高的级别来理解信息,但由于还没完全领会这一级别的信息,所以只有模糊的感悟。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的边界即是思想的边界。我们无法离开语言进行理性思考,一个东西如果用语言无法表达,那么我们也无法用理性去理解它。但语言之外并非虚无,没有语言之前,已有情感。在语言之上,虽无法思想,但可以感悟。这感悟在思想的边界之外,无法思想,无法言说,只能用心去感悟。其实我总感觉中国古代先贤的意境很高,以至于当其思想成为显学之后,却没有一条显现的

当眼镜遇到AI

在苹果发布一款眼镜及AI大行其道之际,姑且展望一下未来场景。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高的权限,能整合各行各业的个人信息,比如获取到淘宝等电商、高德等出行信息、公安部公民信息,把所有衣食住行的大数据整合起来,当这个人戴上MR眼镜在街上散步,眼镜里的AI自动识别他所看到的每一个人,同时连接大数据,就能在眼镜屏幕上实时显示每个人的相关信息。 如果他是销售人员,他可以筛选关键词,比如只显示30-40岁之间、一年内消费水平10万以上的、最近准备购买运动器材的男士。或者对于警察来说,可以高亮提示罪犯信息。相亲时,让AI还原对方的化妆前的面孔。甚至有可能预判对面这个人下一步的行动。 一时间,每个人的前世今生都暴露在眼前了。细思极恐。 但几年内更可能落地的场景是自动识别眼前的商家。进入一家餐厅之后,打开菜单,在菜单上自动标注哪道菜更受欢迎,甚至根据自身健康情况,只显示适合你吃的菜。这倒是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