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阳过了

发烧了4天,前3天38度以上,每天两粒布洛芬缓释胶囊。感觉我比其他人病久一点。接下来几天除了喉咙痛外,就是感觉特别容易累,就是好好的突然一下子累起来,急需躺着。 好消息是今天已经阴了,这几年特殊时期下的生活也即将过去。^_^

物质即关联

物质即关联,不是说物质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而是物质本身就是相互关联的结果,如果没有关联,那么就不存在物质了。这是我最近学到的一个微观世界的知识,我觉得其中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按我理解,就是说一个物质如果没有和任何其他物质发生关联,它是以概率波或概率云的形式存在,对我们来说它是不存在的,只有当发生相互关联时,才瞬间坍缩成为物质。这让我想起了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我们其实是通过一个物质来认识另一个物质。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个概率波到底是什么。从道理上讲,物质不是不存在,而是不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不然是谁和谁在相互作用? 我看到一句话说,量子力学是实用主义的胜利。只是关于其背后的原因,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停留在原地。我们都知道量子力学不够终极,但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迈出终极一步。

问心(七)信息的传递

当我们站在一幅画前,慢慢地欣赏着它。我们感受到了这幅画所表达的内容,所传递的意境。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幅画传递了什么信息给我们,以至于每个人感受到的信息都不一样。信息是怎么传递的? 我想起了禅宗一个著名的故事:拈花一笑。 佛祖当年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是否就把顿悟成佛之法全部完整的传递过去了?我想并不是的,也不需要。首先,在此之前,摩柯迦叶已经具备了顿悟的大部分前提条件,即已具备了某种信息结构,只差临门一脚。而拈花这个动作就像一个药引子,本身不包含多少信息,但起到引领、催化的作用,有了这个药引子,摩柯迦叶就能自己演化出完整的结构了。其他弟子事先不具备这样的信息结构,无法与这个药引子发生共鸣。 (本人在半梦半醒之间又醒过来) 我突然领悟到,所谓的药引子其实是一段按特定结构排列的信息,摩柯迦叶拿到这个信息之后,就像拿到了解题方法,剩下的自己就能解了。并不需要佛祖把整张考卷的解题过程都写得明明白白。 信息的传递其实传递的是某种排列结构。重要的是这种排列结构和你自身的信息结构是否能发生呼应。能呼应的才能被你吸收。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不同的信息,大部分的信息由于和我们自身的信息结构没法呼应而被丢弃掉了,只有少部分的蕴含特定结构的信息被我们吸收,融入自身,用以构造我们自身。(还记得之前说过生命以信息为生吗?生命体会吸收有用的信息来补充不断消耗掉的信息。)但并不是所有能被吸收的信息都是有利的,比如碳酸饮料、深加工食品、一些垃圾短视频等虽然能被吸收,但却不利于生命结构的发展,所以重要的是去接触那些真正有利的信息,使生命体的运转更有效率。

载入史册的一场比赛

多么激动人心的夜晚,多么跌宕起伏的比赛! 本来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世界杯决赛,即将毫无悬念的结束,没想到比赛到第80分钟后才真正开始!心态的反转,再反转,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不知经历多少次。 心态太重要了,坚定的意志太重要了。

问心(六)生命与信息

(前方充满了迷雾,我抬起脚,难以迈出。但终究是踏出了一步) 我们的世界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不断演化的。演化带来了熵的概念。 也许我们听过熵增定律,说系统总是从有序向无序演化。比如破镜不可重圆,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现在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讨论这件事。 熵是系统里的概念,如果只存在一个粒子,讨论熵就没有意义。一组相互关联的粒子可以组成一个系统,系统随着演化会呈现出不同结构,熵是对“系统演化出某种结构的可能性”的度量,比如出现某种结构的概率更大,则该结构的熵值就更高。一个系统的归宿最大的可能是演化出无序结构,我们称无序结构的熵增最大。 但为什么不同结构出现的概率不同呢?从信息的角度,这是因为系统中的信息总是不断减少的。随着演化,系统的信息不断丢失,携带特殊信息的结构出现的概率就不断降低,无序随机结构出现的概率就越来越高。比如我们都知道,正方形是带有特殊信息的长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正方形含有的信息更多,同时其熵更低,随着信息的不断丢失,其逐渐演变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最终变成了不可描述的无序形态,与此同时,其熵值逐渐增高。于是我们意识到,熵就是丢失的信息,是负的信息,熵和信息成反比,熵增就是信息在减少。 前面我们说过生命以负熵为生,现在也可以说生命以信息为生。生命体采集有用的信息来补充不断丢失的信息,当信息净增长时,生命体逐渐成长,当信息负增长时,生命体逐渐衰亡。生命的延续变成了加强信息采集和减缓信息丢失的问题,于是生命体具有几个功能:采集有用的信息,防止已有信息的丢失。对人体来说,就是吸收营养,排泄废物,器官组织的更新。 重点在于,我们怎么主动的增强这些功能,更精确的识别哪些信息是有用的,更有效率的采集信息。从底层的角度想要得出一个全局的方案几乎不可能,因为要处理的细节太多了,这就像让程序员用低级的汇编语言去开发一个产品,难度太大了,更合理的是用高级语言去开发,才能事半功倍,即从更高级别的角度来思考具体方案。但底层思维给了我们一个指引,确保这条路没有走错。 我想继续讨论下去,前方却一片迷雾。也许以后可以从关联的角度继续探讨。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完全独立、不和其他物质发生关联的物质,物质因相互关联而存在。生命如何从这种关联中获得有益的演化就是个问题。 写到这里本来已经结束了,但也许我们可以再进一步,认为生命就是信息。我们都知道每个生

看相对论的科普视频有感

我对物理科普还是挺感兴趣的,但基础知识一般。很久以前,就听过从相对论推出的一些结论,比如随着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加,时间会变慢、质量会变大,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几个视频通过动画演示介绍了相关的思想实验,直观的展示了整个思路是怎么样的,值得推荐。 狭义相对论科普视频 广义相对论的科普动画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片面的了解这个世界。人类目前的前沿知识也许能了解到这个世界3%的全貌,而我们普罗大众大概只了解到0.5%吧?幸运的是这个世界是宽容的,就算我们不明真相依然能活得好好的。 我们看世界都是带有“偏见”的,比如我们看到对面的一棵树,知道它长什么样,但这只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它的样子,在x光范围内,它就长另一个样子了,在一只狗狗的眼中它又是另一个样子。并不是说谁看到的景象是错的,而是说不全面。 我们就像在盲人摸象,不断揣测着这世界的模样。用我们能理解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模型来描述这世界。一开始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等自然元素构成,并在一定的规则下运转,日常情境下这也够用了。后来牛顿大神一剑劈碎了天地,从此整个宇宙似乎都运转在万有引力的规则之下。再后来爱神崛起,告诉我们时间是相对的,不存在一个大家共有的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单独的参考系,让我们更深的理解了这世界。我感觉从这时候开始,普通人已经无法跟上这些前沿知识了,因为这些知识和我们的日常体验不同,有些反直觉,身体的构造、所处的环境都限制了我们去体悟这些东西,只能通过理性去理解它们。

为什么我们要少吃深加工肉制品的有趣回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世界癌症研究所都推荐我们尽量少吃深加工的肉制品。从生物学、医学方面肯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从更底层的角度,生命以负熵为生。生命体总能想办法把自身的熵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着生命体的死亡,再对其进行深加工而得到的食物,其熵值大大增加了。所以吃这些高熵的食物对我们来说益处是很小的。

我们不关心真相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关心真相,也不追寻真相。追寻的是心安。或者说是快乐、幸福、公正、权势这些东西。 真相并不承诺什么,知道这世界的真相并不承诺会带来快乐,也许还会带来痛苦,谁也不知道。毕竟真相并不承诺什么,它从不取悦你,它只是呈现事实。正是天道无情。

问心(五)灵魂与级别

灵魂即自我意识,我觉得它们是同一个概念,都是指"我"。 灵魂本质上是人类在某级别上所携带的信息。这其实暗示着灵魂是依附于某种结构的,比如肉体。就像软件依附于硬件,当你把电脑砸了,软件也就不能用了。所以当肉体毁灭时,灵魂也将不复存在。但灵魂并不是必须依附于肉体,而是依附于某种结构,只要这种结构能够在某级别上表达灵魂信息即可。这也意味着只要能够重构灵魂信息,灵魂就可以复制。就像古时候用竹子写书,后来用纸写书,虽然材质、外观不一样,但两者都能表达相同的信息,意味着信息是能重构的。 基于此,我们可以讨论几个话题。 转世。不存在传统认知上的转世,因为转世意味着有一个独立于肉体的永存的灵魂,可以从这个肉体转移到另一个肉体,但灵魂其实是依附于肉体的,是大脑结构的信息表达。这和上面说的灵魂复制不一样,复制是指重构而不是投胎转生。 灵魂有开端吗?应该没人会认为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候就已经诞生了吧?如果不是这样,那灵魂就有个开端。(因为我认为灵魂即自我意识,又认为只有人类才有自我意识,所以这里暂且认为其他动植物没有灵魂。) 这就是说,在人类诞生之后,灵魂才诞生了。从级别的角度上讲,这是因为动植物的结构不足以携带灵魂级别的信息。那么只要是人类就拥有灵魂吗?一个初生的婴儿有自我意识吗?我觉得是没有的,他们也许有着一些本能,但没有"自我"的意识。随着成长,由于外界信息不断的写入大脑记忆,婴儿才逐渐觉醒了自我意识。即自我意识的诞生需要有一个最小启动信息,而不是说有肉体就行的。 灵魂有形吗?无形。不存在一个类人形的灵魂附身于肉体上,一个人多一个脚、少一个脚,他的灵魂并不会发生改变。就像软件无形,和你用的是iphone还是小米华为无关。 动物性,人性,佛性,这三性人皆有之。前面两种我们轻易能感受到,佛性却难。为何人人皆有佛性,却不能人人成佛?这是因为多数人难以理解佛这个级别的信息。就像抽象画,多数人无法理解画里传递的信息。 这其实是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动物性,只有遗传本能,第二阶段是人性,觉醒了自我意识,能够理解“我”的含义,第三阶段是佛性,能够理解佛的含义。换句话说,如果灵魂是人类在形成某个级别之后才能出现的产物,那么当我们高度抽象出一个新的级别时,我们将再度觉醒,进入一个新的认知领悟,佛的领域。当然这样一个级别不一定称作佛,但这些无非是称呼而

问心(四)结构与级别

宇宙是有结构的,而结构有级别。 前半句话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周围的物体都是有结构的,比如人体由细胞组成、汽车由各种零件组成。后半句话不好理解,但它同样重要,而且同样遍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用分级的思想来理解世界是很重要的,我举几个例子: (1)一幅画,远看才有意义,如果用放大镜看,只能看到一个个像素,就看不出来是一幅画了。也就是说,这幅画的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只有通过“远观”才能被接收到,而在“像素”这个级别,画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注意,不管是远观还是近看,画始终还是那副画。) (2)书里的文字,对于人来说能够传达各种信息,但对于动物来讲,它只是在纸张上面附着了一些颜料,此外就没什么意义了。 (3)级别的思想在计算机领域更是显而易见,因为计算机网络结构本身就是从上而下分层设计的。比如我发送了一个文件给你,这个行为只有在顶层的应用层才有意义,才有所谓“你接到了我发给你的文件”这个概念。从中间的网络层看,我其实是发送了一系列IP分组给你,这些分组由IP地址和数据封装而成,里面并不存在文件的概念,也不需要。所以在网络层讨论“文件”是没有意义的。从更底层的角度说,我其实是发送了一系列由0和1组成的数据给你,在这个层面,连IP地址都没有了意义。(注意,不管是应用层还是网络层,发送的数据都是一样的,并不是说我在应用层向你发送了这种数据,在网络层发送另一种数据,不同的只是信息的级别) (4)拿硬件和软件来说,我们手机安装了不少APP,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实物叫APP,唯一的实物只有那台手机。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APP的存在,只不过APP是一种概念,只有在某个级别才有意义,不然其只是保存在手机内存中的电信号而已。 从这几个例子中,我发现级别和信息息息相关,并且(1)不同的级别携带不同的信息(2)A级别的信息对于B级别来说无意义。(3)级别是一种信息概念而不是实物,不同级别只是概念的不同,实物还是那个实物。 由此,我们还可以引出一个关于灵魂的话题。长久以来,不知多少人寻找过灵魂,想要探究灵魂藏于身体何处。其实从级别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一个有实体的有重量的灵魂,灵魂是一个概念,对人来说,需要从某个级别去理解,灵魂才有意义。就像硬件和软件一样。 未来,当人工智能的发展达到一个临界点,即将诞生智慧生命之时,也不存在往这个人工智能设备插入一个硬件使得它诞生出灵魂的说法,而是当它在软件层面达到某